成大事者皆“讷言”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中国共产党微信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16-3-1 12:02:04

    前言:说出去的话,泼出去的水。无论是说多话,或是说错话,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个人的人格褒贬。而真正有智慧、有人格魅力的人,向来都是“讷言”的。

    子曰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老子则曰:“大辩若讷。”讷言,即忍而少言,谨慎慢言,说话前要三思,切勿口无遮拦,信口开河。

    老孔心目中的“讷言”,灌注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百态的深入思考,而对于常人而言,这能够为我们塑造一个内敛的心性,从而让我们在为人处世中所展现的更是一个实在,敦厚,智慧的自我。

    讷言以寡失

    讷言之人,必定有极强的自我约束力,从而不至于莽撞冒失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中记载的司马牛是孔子的学生,他是个“多言而躁”(饶舌话多,个性急躁)之人,他曾问孔子怎样才为仁,孔子说:“仁者,其言也讱。”其意为说话须慎重,做事须认真,这是成为“仁人”的要求。

    毕竟,“御人以口给,屡憎于人。”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,只会招致别人的讨厌,一味呈口舌之利,最终造成言多必失。

    讷言以成信

    讷言其实是道德的考量,“讷言”者,往往能成就信用。孔子说:“古者言之不出,耻躬之不逮也。”一个人言语过多,就会有不能兑现之言,反而丧失了信用,是“巧言乱德”或自取耻辱;要想成就做人的诚信,还是少说话、不空言为好。

    老子也说: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言不辩,辩言不善。”他认为巧辩和饰美伤害言语的真实和诚信。这就好比上天一样,它什么话都不说,但春夏秋冬依次更替,没有紊乱和差失,这才是一种高度的诚信品格,这才是德性的正道。

    讷言以求中

    孔子的“讷言”并非要求人不说话,而是不能够随便地说出来。(“君子于其言,无所苟而已矣”),要做到“讷言”必须讲求“时”和“中”。

    “时”指的是看准时机,在该说的时候才说。“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”在该说的时候不说,会失去别人的信任;在不该说的时候却说,就是失言,因此靠智识认准说话的时机与对象才是关键。

    讷言而敏行

    孔子曾提出“敏于事而慎于言”,“讷于言而敏于行”的思想,他认为人的许多思想和理念应当用行动来表达,行动可以是最好的语言,也是获取智慧的最佳方式。

    今人也常说:“实干胜于雄辩”,任何真理都是不由论辩和互相诘难而生的,欲要达到目标和求知,就要做到实干,就如词人陆游所说:“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,有志之人更是要谨记于心。

    无论是儒家之言,还是道家之思,“讷言”的理念经过千年的试炼仍不失其妙。这对于现世后代来说,无疑是一种值得被肯定的真理和处世智慧,入世之人应该谨记而用之。

【字体:
主办:中共巴中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:巴中江北新区白云台市委办公楼
投稿邮箱:bzszgw@126.com 联系电话:0827-5263114 
网站维护:巴中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备11012875号-1